林某,英文名Hoi,广州市人。2007年考入华附,次年考入华师大国际预科中心,2010年以A-Level四科全A成绩考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列全英第三,仅次于牛津、剑桥大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进入帝国理工大学之后,林某很快融入当地社会,结交了很多国外朋友,林某先后当选该校计算机科学专业1年级级长,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会工商联络代表(IndustrialLiaison)和工程系学生会财务会的副主席,成为帝国理工大学工程系历史上首位华人学生工商代表和学生领袖。
西方人喜欢主动社交,中国学生总等待问候
英国教育联盟留学顾问钱梅群介绍,在英国大学,“级长”(Year Representative)就相当于学院里一个年级的班长。林某的海外社团经历就从小小的级长开始。初到帝国理工大学,林某就当选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级长。某次考试,因题目太难,导致全年级及格率下降了许多,同学们意见很大。在林某的争取协调下,最终校方为每个同学上调了分数。
在担任级长的过程中,林某结交了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朋友。林某利用公寓中的公共厨房,积极开展厨房外交,没过几天,几乎全层的学生都认识了林某。“西方人喜欢主动的社交关系,而中国学生总是等着别人来问候他,这是文化的差异。”
出国留学应多认识外国朋友
在帝国理工大学,林某发现,既会念书又会组织活动的外国尖子生比比皆是,“他们不像大多数中国学生那样,从高中到大学都只会捧着书本恭恭敬敬地念书;到了国际顶尖的大学里,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缺乏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你就会变得黯淡无光,很快被人遗忘。”
林某说,“我认为出国留学,不仅仅是要结交本国的朋友,还应该认识更多的外国朋友,这样才是真正的留学。建立自己的人脉,注重培养社交能力———这也是西方大学教育所注重的素质之一。一入学就和中国学生打成一片,不仅对你的语言能力没有好处,更会阻碍你在英国本土学生中扩大知名度。”
2011年上半年,林某就凭着自己长久以来积累的“人气”和阳光的外表以压倒性优势获得了计算机专业“工商代表”一职。“工商代表”(Indus-trial Liaison)其实就相当于国内学生会的“外联部长”,负责为学生会拉赞助,策划组织学院与商界的联合活动。他在帝国理工大学的华人学生里还是第一个。
上任不久,林某就酝酿与汇丰银行进行合作;2009年暑假,林某已经成为了一名汇丰中国的实习生,开始在银行业“初露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