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了这样一个群体——大龄留学生。他们经过职场的锤炼,或因人生转向,或因职业发展,以30岁左右的“高龄”重新出发,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在“为什么工作几年后选择出国留学”这个选项下,每个人的答案不同,但占比较大的是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本科毕业后就参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感到自己视野不够开阔,如果继续一成不变地工作,将来很有可能被淘汰。在和身边优秀同事的接触过程中,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清了未来的目标与方向。
在路遥小说《人生》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大龄留学正是“紧要”一步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任性”者、“出格”者越来越多。有人放下“多金”的工作,全职读研或读博;有人舍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基层一线发光发热……在一些人眼里,他们和大龄留学生一样,都是不按套路出牌,不按原有的剧本“演戏”,是不走寻常路、不守常规者。
这一现象为何存在?一方面,要看选择。说实话,对于大龄留学,很多网友一脸羡慕。世界那么大,谁不想看看?但毕业、工作堪称人生“标配”,很多人因为生活的压力,连辞职都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呢?间隔年有了,“慢就业”多了,连大龄留学也越来越有存在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在心态上已跨过生理需求、生存需求,越来越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成长环境较为优越,视野更宽阔,更加追求独立个性,敢于做出洒脱的选择,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另一方面,看社会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道枷锁。毕业、工作、结婚、育儿,似乎每一步都要踏准节拍、不能掉队。而随着社会多样性和宽容度的提升,舆论整体上对年轻人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同龄人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很多人依然可以不着急成家;相比于职业光鲜、生活稳定,为梦想风餐露宿亦能赢得尊敬——正因此,越来越多人敢于在人生的路上重新规划路线,敢于把握属于自己的方向盘。
人生处处是起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据立思辰留学介绍:去英国大龄留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从长远来看,“任性选择”还将越来越多。只要找准了方向,无论何时“重新开始”都不算晚;只要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每种选择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