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http://school.liuxue360.com/uk/sheffield/)是一间位于英国设菲尔德的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谢菲尔德大学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建立起卓越的声誉,是英国6所最佳研究型大学之一,是英国最受海外学生欢迎的5所大学之一,也是英国众多百年大学中,最具国际声望的名校之一。
研究及声誉
谢菲尔德大学是英国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在英国政府最新的RAE研究评比中获评为5或5*的系所数量居全国第6(2001),教学品质被评为“杰出”的系所数量为全国第3(1993-2001),泰晤士报单项评比前十名的数目为全国第9(2005)。
谢菲尔德也是罗素集团、欧洲大学公会(EUA)、世界大学联合协会(WUN)、白玫瑰大学联盟的成员。
在中国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8月所公布的年度学术评鉴中,统计各项学术研究上的表现(包含高引用研究员的数量、学术成果、自然科学期刊上的文章数量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等),列出了世界前500名的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获评为英国第8名、欧洲第18名、世界第65名。
谢菲尔德大学在1998、2000、2002三度荣获女王年度最佳大学奖章。同时在2001年获Sunday Times评选为年度最佳大学。
谢菲尔德在考古学、建筑学、化学、工程、英语、音乐、哲学和政治学的表现,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主要的研究伙伴与合作厂商包括波音公司、劳斯莱斯、联合利华(Unilever)、博姿(Boots)、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GSK)、ICI得利涂料集团、史莱辛格(Slazenger),以及其他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字,如英国与外国政府代理处和慈善基金会。
学术成就
谢菲尔德大学从最初的四所学院114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七所学院两万多名学生,其优良的教学品质及研究环境培育了许多世界上的杰出人才。
五位诺贝尔奖得主
1945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Lord Florey (Joseph Hunter Chair of Pathology 1932-35) 对青霉素(盘尼西林)进行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
1953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Sir Hans Krebs (Lecturer in Pharmacology 1935-45,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1945-54) 提出克雷布斯氏循环理论。
1967 诺贝尔化学奖
Lord Porter (Professor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5-66) 发明闪光光解的脉冲技术。
1993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Richard Roberts (BSc Chemistry 1965, PhD 1968) 发现不连续基因。
1996 诺贝尔化学奖
Sir Harry Kroto (BSc Chemistry 1961, PhD 1964) 发现一种新形式的碳分子—碳六十(buckminsterfullerene)。
其他重要学术成就:
1917 谢菲尔德大学冶金系学生 Harry Brearley 发明不锈钢 ;
1920 Edward Mellanby 教授发现维他命D,并利用其治愈软骨症(佝偻病)
1930 Cecil Paine 博士首次将青霉素(盘尼西林)应用于临床治疗并予以文献记载 ;
1931 Amy Johnson 独自飞越澳州 ;
1938 Donald Bailey 发明倍力桥(Bailey bridge) ;
1967 谢菲尔德大学学生 Helen Sharman 成为第一个英国籍太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