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埃博拉患者
官方记载的首次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始于刚果共和国境内扬布库的一盒小村庄里。1976年8月26日,某位校长开始出现了疑似马尔堡病毒的出血热症状,在后来的检测发现,这是一种源于马尔堡病毒的新品种,而该病毒便以附近的一条“埃博拉河”而命名。病毒宿主尚未被发现,并且转移至人类身上的首例案件也还是未知。新型的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达88%,即使在爆发得到抑制后,318例病例中仍有280人死亡。
症状
感染埃博拉后,官方尚未公布埃博拉症状在5–10天病毒是否在潜伏期传播,但是已经可以确定汗水是会传播此类病毒的。初期症状类似于流感,全身乏力以及肌肉酸痛,还伴随着发热和腹痛。后期症状则会愈发剧烈,演变成无法抑制的上吐下泻,以及出现大量的皮疹,然后逐渐发展成组织坏死。5–7天后进入严重的出血阶段,受感染的血液将会出现在鼻腔、牙龈、眼睛,甚至是皮下出血。器官衰竭死亡之后,将近所有的体液都会布满病毒,死亡率最高可达90%。
爆发事件
令人震惊的是在2014年的埃博拉大爆发,病毒爆发延至美国,病毒入侵美国位于弗吉尼亚瑞斯特镇内一处不起眼的办公公园。1989年,黑泽尔顿研究机构的制药实验室内灵长类的几只猕猴死于疑似埃博拉症状的病,有4名员工暴露在其中,随后军方前来清理了这些猴子,而疾控中心也迅速隔离了这些人类患者,奇怪的是,这次疾病最终被认定是一种灵长目有致命性的新病毒。后来验证该埃博拉品种具备了一种可怕的新传播途径,能够通过空气传播,虽然尚未对人类有威胁。
来源
仅凭1976年发现埃博拉并不能证明它之前没有在人类中传播过,《新发传染病》期刊上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指出最早的博拉大爆发可追溯至公元前430年左右的古希腊,修西狄底斯的作品就有针对“雅典大瘟疫”的描述,瘟疫蔓延大半个城市,症状包括发热及不止的失血,并具有传播性。
美国拥有埃博拉专利
美国疾控中心声称拥有一种取自乌干达病毒的新型品种,疾控中心在2010年申请一份针对一种称作“EboBun”的埃博拉品种专利,专利CA2741523A1内写着:“目前该发明是基于一种隔离和鉴别人类埃博拉病毒的新品种。”该专利证明美国政府已经测定出病毒的 DNA 序列,并声明拥有70%相似病毒烦人拥有权,这是否能够解释疾控中心为何在2014年疫情暴发时为何如此急于将首位美国公民埃博拉患者带回位于美国的实验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