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赴英国留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建议

  英国各大学老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后,经常会好奇的问同事:“你说他们都在想什么呢?”这时年长的同事会半开玩笑地说:“这个问题不要琢磨,若真知道学生每天都在想什么,你会疯掉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好奇,英国留学网留学专家闻婕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老师们至今仍是个酷青年,但十七八岁的本科生做事的方式还是时不时让他们惊讶,使他们不情愿地承认世界上大概真有“代沟”这东西。

  二是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英国大学里很强调师生双方都能有“职业范”,尊重并维护师生区别。他们可以很受学生欢迎或喜欢,但“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在英国大学里,不论是在学生间还是同事间,大多不会得到认可。这不是你们所在的学校独有的现象,而是英国高校的普遍氛围。

  教育学研究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很简单:学生支付学费来上学,期待遇见的是有权威性、能答疑解惑的老师,而非能和自己谈天说地的“酷表亲”。这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反过来,老师也应该对学生这个“职业”表示尊重。

  师生界限其实不需老师划,而是英国学生自己就习惯性地在言谈举止中划出来的。他们自然喜欢有故事的老师,但并不希望有老师参与到学术之外的话题。另外,院系也会特别叮嘱老师,只负责学生的学术发展,其他问题有专门的学生工作负责人。

  乍听起来对“职业性”的强调好像疏远了师生关系,其实,这种维持距离的相互尊重是件好事。比如听一些国内大学的老师说,每届学生里都会有“刺头”,有经验的老师总会有办法消一消他的锐气,使“刺头”学生更合群。

  英国大学对这种情况处理就完全是另一个角度。如果遇到学生语言挑衅或者有“态度问题”,老师首先会假定这是学生因家庭或学业压力等原因,缺乏安全感或者缺乏自信的反应。

  因为在强调师生各司其职的氛围下,默认的共识是老师一定是师生关系上的优势,处于弱势的学生有“刺头”表现未必是年轻气盛,更可能是因一些困扰而急于表现和证明自己。因此处理办法不是消锐气,而是寻找让学生感到困扰的缘由。

  学生扎堆在一起的时候,估计也少不了八卦:“你说老师们都在想什么呢?”老师要有老师的风范,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校园里两个平行群体各尽其责,未尝不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师生模式。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英国留学:赴英国留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建议]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3-12-26 21:19:13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