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英国卫报发布独家消息:英国顶尖大学使用“秘密waiting lists”以确保在疫情下录取的生源数量和质量。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根据卫报报道,英国大学招生办的一位资深人士表示,英国某些最优秀的大学正在使用“非正式 waiting list”来应对“老师打分”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些大学会在正规本科录取流程之外私下告诉某些申请者,只要保留位置无论他们的最终成绩是多少都会被录取。
而申请学生在获得类似的“私下保证”后,就不太可能接受其他大学的offer了。
这位资深人士预计,今年会有更多大学采用这种“waiting list”,而这将导致普通大学的招生更加困难。
一所英国大学的副校长也证实了“秘密waiting lists”的存在,他说去年就有一些英国大学用了这种招生战术。
由于今年“英国高考”再次取消,“教师打分”的政策可能导致高考分数普遍偏高,专家预计今年英国本科的申请录取量将破纪录,英国的那些好大学(例如罗素集团成员学校)正希望借此招揽更多优秀生源。
而今年英国大学的本科招生,也再次遭遇两难。
既要抢到优秀生源,又不能超录太多。
在今年申请季的前期,英国政府一直强调“A-level高考”不会取消,所以英国大学前期下offer的标准是参照前几年有高考的时候来的。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年初疫情恶化,英国政府在1月初突然宣布取消今夏的A-level大考(即英国高考)。
可能很多同学和家长不知道的是,今年1月初英国政府突然宣布取消A-level大考后,很多罗素大学紧急暂停了本科offer的发放,直到最近才恢复。
政策的突然变化,让英国大学有些措手不及,因为大考取消意味着要调整下offer的标准(因为老师打分普遍会偏高),不然就会重蹈去年的覆辙。
去年A-level大考取消采用老师打分,导致英格兰A-level最终成绩中有38%获得了A或A*,分数明显虚高(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情况也类似)。
分数虚高导致满足录取要求的学生太多,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能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有些英国大学不得不请求学生延期一年入读。
但多数大学还是尽可能地兑现了之前发的有条件offer,如去年UCL本科入学人数激增40%。但其他大学似乎也因此失去了学生,萨里大学去年的本科生招生减少了20%。
UCL招生主任Bella Malins表示,UCL没有使用waiting lists,但因为去年超录,今年UCL发offer会更加谨慎。
剑桥大学就更绝了。
今年直接引入“超录条款”,如果最终成绩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太多,超过学校的招生上限,学校有权撤回部分本科有条件offer。
总之,因为疫情和脱欧的双重影响,今年英国的申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英国名校一方面在抢夺优秀生源,又要小心不能超录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