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英国伦敦电影学院研究生的分数线最低必须达到均分:75分、雅思:6.0分。
伦敦电影学院学校历史
伦敦电影学院是英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影院校。1956年,该校的前身伦敦电影技术学校成立。60年代早期,伦敦电影技术学校迁址后更名为伦敦电影学院。1974年,伦敦电影学院更名为伦敦国际电影学院。2001年该校重新改名为伦敦电影学院。
伦敦电影学院对电影的学习方式是主要为实践课程,学校职能更贴近工作室,同时学校也开设电影史等相关理论课程。电影制作硕士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至少会制作十部电影,其中两部以上是导演身份,这些制作费用全部包含在学费里。全校140名左右的学生每年出产170部以上的作品。
伦敦电影学院的教职人员主要由热爱电影并且富有经验的电影制作人组成。学校的硕士课程能够反映学校在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包括: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西默斯·麦葛维、斯蒂芬·弗雷斯、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等知名电影制作人都曾到学校授课。
伦敦电影学院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具有声誉。2013年,该校作品有232部入围全球179个活动,并获得43个奖项、提名或特别奖,其中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与“学生奥斯卡奖”(Student Academy Award) 提名。获奖名单涵盖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爱丁堡、棕榈泉、伦敦以及三藩市等多个国际电影节。
2014年,在当年戛纳电影节中,SimónMesa Soto的毕业作品《雷迪》(Leidi) 获得短片部门的金棕榈奖,是英国电影学校第一次获得该项最高荣誉。总共有六位毕业生的作品入围,包括:麦克李的《特纳先生》获得两个奖项,维姆·文德斯和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的 《地球之盐》获得一种注目单元的评审团大奖。当年学生作品入围200多个电影节,收获其中30个奖项,包括威尼斯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等等。
2015年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申报作品中有三部来自伦敦电影学校的毕业生,包括:第四次申报,代表香港地区的许鞍华, 第二次申报代表埃及的默罕默德卡汗,代表多米尼加的雷体西亚托诺思,表明学校在全球电影产业中的影响力。
2017年第67届柏林电影节期间, 伦敦电影学院代表共有4部作品获奖, 其中校友兼学校导师Rafael Kapelinski 的影片获得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项最佳影片。
伦敦电影学院合作机构
伦敦电影学院被英国政府主管影音培训发展的创意技能委员会评选为全英三大“电影学院”之一,被认证为该领域的“卓越中心”;并获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认可,给予“高度信赖级别”。此外,伦敦电影学院是BFI(英国电影协会)的合作机构,BFI相关机构及影院对伦敦电影学院的学生免费开放。
伦敦电影学院作为一所研究生学院,是英国仅有的三所由影视技术学院认证的优秀中心。学校的所有项目会由业内人士组成的评审团进行严格的评估,在评估后,通过的项目最终会得到ScreenSiklls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