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英国研究生条件
1.英国大学排名TOP20以前
重点大学:平均分80-85分,雅思6.5-7.5。
普通大学:平均分85-90分,雅思6.5-7.5。
英国大学排名TOP21-40
重点大学:平均分75-80分,雅思6.0-6.5。
普通大学:平均分80-85分,雅思6.0-6.5。
专科毕业:3年以上工作经验,平均分80左右,雅思6.0-6.5。
2.英国研究生主要分为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不同类型申请也不同。
1)英国授课型研究生
具有本科学位且本科阶段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
在读本科生需提供相关材料以证明可以顺利毕业并拿到学位。
三年制大专毕业生需要至少两年工作经验。
2)英国研究型硕士
具有学士学位,具有1-2年相关研究工作。
语言要求:雅思6.5以上,未达到语言要求者需先申请语言课程的学习。
3.专科生申请英国研究生
1)应届专毕业生或工作时间在3年以内的专科生需要IELTS(6.0/6.5分以上)成绩。
2)具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科毕业生
如果没有合格的IELTS成绩,需要学习预科。
有合格的IELTS成绩的大专生,可直接申请英国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课程。
3)两年制大专生
部分学校可接受直接就读英国硕士预科;
在读或刚毕业的学生(年龄21-23岁),可以选择插读本科课程。
英国研究生留学申请材料
1.个人陈述(PS)
这是申请材料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在审核材料时如何评判你的能力和优势,除了成绩单以外,PS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立思辰留学360介绍,一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PS是你从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捷径。尤其是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更要下足功夫,挖掘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PS切忌千篇一律,要做到量身定做,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内容应精简,篇幅适中,重点从申请动机、学历及经历、专业价值、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突出所获得的收获成绩,为什么申请人适合该专业等等。需要注意的是,PS并不是要天花乱坠地夸自己,而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有所取舍,侧重于展示申请人的独特素质。
2.推荐信
英国院校录取非常看重推荐信。但很多学生在选择写推荐新信的人选时存在误区,比如认为名师或外教的推荐信分量更重。而英国院校要求提供推荐信的初衷是通过熟悉学生本人的老师的客观评语来评估学生。没有教过申请者课程,对申请者甚至是一无所知的名人名师写出的泛泛评语并不具备最大的参考价值。
外教往往比较客观,如果你成绩并不是那么理想,他会如实写上该生在班里排名靠后,偶有翘课等等,这样申请的成功率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推荐信最好要由熟悉申请者的老师写比较好,在客观的基础上又肯美言几句。概括来说,推荐人的选择应以推荐人教授课程与所申请专业关联性强、认识时间长且全面为标准。
3.成绩单
完整的成绩单能让学校更好的判断你的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继而更加确定是否值得给你一个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成绩单必须是合法的官方材料
4.语言成绩证明
确定你是否需要提供语言能力证明,确定你申请的学校和专业对雅思总成绩和各单项的具体要求(申请时不一定需要递交,但是最好递交)。
5.在读证明、学位证书
由学校开具的官方文件,一般标准即有学校LOGO、盖章和签字。
6.其他材料
如GMAT成绩单、获奖证书、工作证明、论文、作品等辅助申请材料。
7.CV
一般可不提供,少数学校要求必须提供;有全职工作经验并能开具工作证明的最好提供。
英国留学生活注意事项
1. 多用礼貌词语
英国可以称之为“绅士国家”,这里的公民,尤其是男性十分注重绅士文化。在英国,大家要多说“请、谢谢、不客气、我可以……?、对不起(Please,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May I,Sorry)”这些礼貌用语。
你会发现英国人们说“请”和“谢谢”的时候比在中国多的多,朋友之间也常常用这两个词。所以,要是不小心撞碰了别人,即使是在地铁上,绝大部分人会很自然地说“对不起”,相信在英国待久了,大家也会有说“对不起”的习惯。
2.交通规则——靠左行驶
在中国驾车都是靠右行驶,行人也是靠右行驶。而在英国完全相反,是靠左走。刚到英国如果忘记这点,看错了方向,当发现一辆车迎面向你驶来时,显得多么惊悚!
随意横穿马路(Jay Walking)在英国是合法的,不过英国人们一般都会等信号灯变绿后再穿越马路,即使路上没有车,他们也会这么做。
3.饮食习惯不同
在英国,你可以发现英国人喝茶、喝咖啡很多,然而进餐时通常喝冷饮料。与中国文化不同,英国人并不觉得喝热水或热饮料有益于健康,所以大学校园里没有灌热水的地方,只能看到出凉水的龙头,想喝热水只能自己烧了呗。可能这和水质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英国与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同,如果你想吃中餐,可以去中国超市采购,自己购买相应食材,然后自己做,享受在异国烹饪中菜的乐趣。当然英国也是有很多的中餐馆,想去改善生活也是可以去的。
另一件需要注意的是就餐时间和量。在英国,晚餐通常比午餐正式,吃得多,和中国就不大一样了。学生的午餐一般就是个冰凉的三明治,这和大家习惯的热呼呼的午餐相差很大。到了英国这点需要克服一下。
4.交通出行
在英国,不像中国一样,遍地是共享单车,所以说想骑车兜风的话除非真在当地买一辆,否则的话可能就泡汤了。大城市里的出租车都不便宜,乘公共交通工具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真需要出租车,一般都打电话订“小出租车”(mimi cab),这种小出租车比较便宜,但是一定是找合法登记的出租车公司。
喜欢旅游的同学最好买打折的火车票,有了它想去哪里玩就会方便许多。
5.人际交往需主动(making efforts)
到达英国后,同学们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更快地融入英国社会,跟当地人打成一片。听其他留英的小伙伴说,刚开始他们总是和中国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个月下来英语丝毫无长进,还是不好意思开口跟当地人交谈。所以建议大家到英国后可以参加大学里的一些学生社团,或者设法跟英国人合租公寓。这样可以强迫自己用英语去和英国当地人沟通,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会里。而且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
6.天气多变
英国海洋性气候显著,所以时不时下场雨是家常便饭。英国人经常谈论天气,因为天气多变,很多人觉得天气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在英国,经常会遇到上午阳光灿烂,中午却大雨倾盆,所以出门在外时刻要准备好伞。
7.饮酒文化
英国年轻人里有一种饮酒文化,他们经常空腹喝很多酒,然后结伴去俱乐部玩,这样玩的时候就不必花钱买酒,因为那种地方的酒水通常很贵。这和中国“出去玩”很不一样。中国的学生结伴出去,很多时候都是喝的“不省人事”。所以在英国要是约同学出去,酒的话要么不喝,要么就提前喝好。
8.生活开支
相比英国,中国的基本生活开支,包括食物、房租和交通费就便宜了许多。所以大家的生活预算要尤其注意。另外,劳动力密集型的商品,像女生扎头发的头绳和发夹那样的小东西,都比中国贵很多,买东西一定要精打细算,实在不行就得打工补贴一下家用。
9.小费
英国给的小费,通常是10%。如果在美国的话,要给小费的地方就多了,包括出租车司机;而在英国,通常只是去餐馆时给小费。有些餐馆把服务费加到餐费里,你可要求餐费单算,小费另外给。其他地方就不用刻意去给小费,如果你觉得服务态度好,适当给点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