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名帝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又称帝国理工学院,成立于1907年,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专攻理工领域的研究型大学。在2016-2017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位,英国第4位;在2016-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8位,英国第3位;在2016-201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22位,英国第4位;在2017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9位,英国第3位。帝国理工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又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五强之列,尤其以工程专业而著名。
帝国理工于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1845建立的皇家科学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大英帝国研究院(The Imperial Institute),皇家矿业学院(Royal school of mines) 和伦敦基蒂戈蒂学院(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合并组成,校区位于伦敦著名的富人区-南肯星顿,与著名的海德公园、肯辛顿宫(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住处)仅咫尺之遥。
帝国理工曾是联邦大学伦敦大学的一个加盟学院,2007年7月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授权下,正式脱离伦敦大学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在帝国的相关人物中,共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2名是毕业生)。
学术实力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英国教育界有“三足鼎立”的说法,认为文科最好的院校是牛津,理科最好的是剑桥,工科则非伦敦帝国学院莫属了。尽管帝国理工的历史比牛津剑桥要短,但从1907年建立之初起,它便以浓厚的皇家背景和雄厚的经费实力而呈现出逼人之势,很快跻身世界顶级名校之列。帝国理工与许多大公司渊源颇深,产业化程度很高,占有英国全国研究经费的1/7。作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工科院校,和牛津剑桥一样,伦敦帝国学院不仅入学的门槛极高,学费也要比其他院校高,有人称之为英国最贵的大学。
帝国理工在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的全英排名榜中排行在第三位;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研究评估中,National Heart、Lung Institute、纯数学、电脑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矿业工程、Metallurgy 和Materials等均取得5星,而Pre-Clinical Studies、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应用数学、统计及运算研究、工程、电机及电子工程、历史等均获得5星(分数由5星至1星,最高为5星),其中土木工程系在2013年QS专业排行中高居世界第一,作为帝国理工的王牌专业之一,土木与环境工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包括前任清华校长陈吉宁,新鸿基的郭炳湘兄弟。
作为一个专致于科学技术的大学,帝国理工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研究水平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拥有大约2,800名研究人员,其中73名为皇家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84名为皇家工程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78名皇家医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同时,帝国理工过去的成员中,有15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在英国大学排名中,帝国理工通常占据第三,甚至超越牛津剑桥之其中一所,排在第二。除了理工与医学科系外,帝国理工的商学院在英国及全世界也有极高的声誉。
总体说来,帝国理工以工程、医学专业著名。但其金融方面的硕士课程也十分突出。一项调查表明,帝国理工毕业生的起薪为英国之最。因为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紧密,毕业生进入大公司,找到年薪较高的位置也显得相对轻松,很多人毕业前就被“预定”。其中,就业成绩最好的当属帝国理工的医学院,就业率多年来占据英国各院校榜首。
帝国理工是英国收入最高的一所大学之一,在2009-2010年度,总收入达到约6亿6千万英镑,约合10.89亿美元,排名英国第5。这些收入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和商业机构的资助。2001年12月的研究评估中,75%的教员达到5*级,是英国最高的。学院评分为6.68(7分满分),排名第二。
学院在生命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有着世界级的声誉,通常被认为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相当,甚至在这个特定的领域超过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