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如何崛起为英国首都?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显示,土著女王布狄卡曾在公元1世纪中期对伦敦及其他重要城市进行了疯狂破坏,而伦敦的地位得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罗马帝国随后采取的军事和政治应对措施。

  据留学360了解,由伦敦考古博物馆主持的研究工作显示,罗马人在布狄卡起义后不久把不列颠行省首府从科尔切斯特搬到了伦敦。

  罗马军队修建要塞

  考古学家发现的重要新证据显示,罗马军队在击败布狄卡之后,立刻在伦敦修建了一座要塞。

  但在原来的不列颠行省首府科尔切斯特,罗马人似乎没有同时新建类似的要塞。

  这是学术界首次对伦敦市内这座125米长、90米宽的长方形要塞进行研究,伦敦考古博物馆因此出版了263页的新书:《一座罗马早期要塞与伦底纽姆东部丘陵的城市发展》。

  这座要塞毗邻现在的明辛街西侧,其西南方向距离罗马人架设的古代伦敦桥北桥口仅有230米。

  考古学家认为这座要塞能够容纳500至800名战士,其中既有罗马正规军也有雇佣军,既有步兵也有骑兵。

  伦敦考古博物馆资深考古学家朱利安·希尔说:“要塞研究工作对于我们理解伦敦早期发展和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伦敦首次成为英国首都的方式、原因和时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国内外学者的另一项研究工作指出,就在修建要塞的同时或者稍晚时期,伦敦很可能修建过一座庞大的罗马君主神庙。

  爆发起义之前,科尔切斯特作为罗马行省首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城里的君主神庙——但那座建筑在起义中遭到部分损毁。

  虽然科尔切斯特的罗马君主神庙在某一时段得到修复,但考古学家在伦敦发现的一段石刻铭文显示,科尔切斯特在起义失败以后很可能被迫与伦敦分担罗马帝王崇拜的职能。

  在对新发现的要塞进行研究后,考古学家相信罗马人正是在起义结束后将伦敦选定为新的不列颠政治中心。

  战略商业政治优势

  相比科尔切斯特,伦敦拥有战略、商业和政治三大优势。

  首先,这里是距离海洋最近、又可以在泰晤士河上架桥的地方。

  第一座伦敦桥(就在现代伦敦桥以东数米的地方)正是罗马军队在公元48年修建的。

  其次,与科尔切斯特不同,远洋船只可以停靠伦敦,在这里卸货。

  再次,同样与作为不列颠主要部落势力中心的科尔切斯特不同,伦敦完全是一座罗马“新城”,因此不需要考虑部落政治包袱和影响。

  到公元60年,虽然科尔切斯特和伦敦都在布狄卡起义中遭到损毁,但罗马当局似乎觉得现在应该根据战略和后勤因素确定政治中心与行省首府所在地——于是,他们开始更加专心致志地发展伦敦,而不是科尔切斯特。

  事实上,在罗马人击败布狄卡、提升伦敦地位15年之后,这座城市收到了来自帝国的巨额投资——有一座大型广场、一座公共浴场、一座圆形竞技场、多处大型港口设施和其他一些重要建筑,其中很可能包括神庙。

  由于城市扩张太快(由此产生大量居住和商用地产需求),罗马当局似乎决定在公元75年前后搬迁伦敦的要塞。

  毫无疑问,到公元120年时,一座崭新的要塞已然屹立在迅速扩张的伦敦城的西北边缘。现在,那里被称为克里普尔盖特。

  在布狄卡起义后的时代,伦敦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以及伴随而来的政治意义,并不仅仅因为当地有一座要塞。

  现在考古学家认为,大部分军事物资很可能是经由伦敦运入不列颠的。

  而且伴随着大量军用物资运输活动(主要通过为军队提供分包服务的民间船只)的出现,大规模民间商贸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

  考古研究揭示了军队和民间活动的性质与规模。

  专家分析了罗马人在布狄卡起义后修建的那座要塞的出土文物,发现当地军队得到的军事物资种类非常多样,从盔甲、长矛、盾牌到马具、油灯和文具,应有尽有。

  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已经从要塞出土文物中辨认出总共约60件军事用品。

  不过,他们多年来同样在要塞以西400米的地方发现大量被罗马人用来填埋沼泽、提升地面的军事物资。

  迄今发现的文物包括源自罗马头盔、护甲、武器和骑护用品的500多件碎片,所有这些碎片都很可能与要塞有关。这是英国出土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批罗马军事装备。

  罗马帝王崇拜中心

  考古学家还重新考察了几件旧文物,发现伦敦或许在布狄卡起义结束后不久便成为罗马帝王崇拜的中心。

  这些经过重新研究的证据可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物包括一段铭文和两件雕塑。这两件雕塑(一个大理石头部和一只青铜手臂)应该是罗马帝国皇帝雕像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尼禄的雕像,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制作于公元1世纪60年代。

  不过,伦敦曾经拥有一座大型罗马君主神庙的最强有力的证据还是那段铭文。

  铭文原本刻在一座雕像的基座上,赞颂了罗马帝国皇帝的神圣精神。

  基座的原始宽度似乎能达到两米,高度达到1.4米。

  这件异常庞大的基座强烈暗示其曾经支撑的青铜雕像的尺寸应该非比寻常,恐怕是正常人体的两倍。

  铭文的部分文字体现了这座曾经的雄伟雕像所具有的重要政治意义。

  铭文称,这座雕像是由罗马不列颠行省议会立的。

  行省议会是一个负责管理帝王崇拜事务的没有实权的机构。

  奇怪的是,这段铭文以及刻有铭文的基座几乎一直被考古界忽视了。

  这主要是因为基座在1850年被发现以后,又在1859年不幸遗失。

  只有一幅图样保存至今。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伦敦如何崛起为英国首都?]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6-05-20 19:26:24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