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是伦敦大学的创校学院之一,全球20强顶尖名校,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的知名大学,又译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简称KCL或King’s。伦敦国王学院在1829年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威灵顿公爵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精华地带所创建。2005年《卫报》曾盛赞当时伦敦大学四大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誉其在英国学术声望可与牛津、剑桥相比拟。国王学院也是英国第四古老的学校,享有世界性的学术声誉。学院的校友及教员中共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文豪托马斯·哈代、诗人约翰·济慈,以及理论物理学巨擘彼得·希格斯等皆是国王学院的毕业生。历年最高世界排名第10位(QS排名,2008/09) 最新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6位,欧洲第4(QS排名,2014/15)。在英国政府2004年的RAE研究评鉴中,国王学院有24项学科获得满分5*或5分的评价。而根据2006年泰晤士优良大学的分科指南,国王学院的音乐、牙医、历史、美国研究、哲学与西洋古典学在全英国均排名前五名。
学校荣誉
诺贝尔化学奖
留学360介绍说,2013年 Michael Levitt(1967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和另外两位科学家Martin Karplus, Arieh Warshel一起获奖。获奖理由为“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3年 Peter Ware Higgs(1960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和弗朗索瓦·恩格勒,因预测希格斯玻色子存在而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最重要粒子。由于它难以寻觅,因此也被称为“上帝粒子”。
1917年 Charles Barkla 发现 X 射线的散射显现,并且发现了该射线的多种主要特点,致力于基础物理学研究。
1928年 Sir Owen Richardson 对电磁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7年 Sir Edward Appleton 对地球电离层研究有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直接导致了雷达的发明,影响了第二此世界大战的进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9年 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 发现了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并且发现了色氨酸。
1932年 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1951年 Max Theiler (1899-1972)发现黄热病疫苗,对预防和治疗黄热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1962年 Maurice Wilkins (1916-2004) 发现了DNA 的双螺旋分子结构, 并且对DNA 的复制,转录过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8年 Sir James Black OM (1924-)
诺贝尔和平奖
1984 年 Desmond Tutu (1931-)南非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的推动者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其代表作有《绿房子》、《中国套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