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是英国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和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的成员。现任校监是乐思哲(Leszek Borysiewicz)。
剑桥大学有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1,000余名,另外还有1,000余名访问学者。剑桥大学共有全职学生18071名,其中包括5969名研究生,70%的研究生来自其它大学,研究生中38%是欧盟以外的留学生,全校学生中女生占46.7%;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留学生总人数美国留学生最多大约680名,来自中国的次之约620人(其中读一年制研究生的学生最多)。大学校监为森斯伯瑞男爵,设一名常务副校监主持日常工作。剑桥大学以其高素质的教学和研究水准而闻名。
从20世纪初就开始有中国的学生到剑桥大学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地方,令我们仰慕,令我们遐想。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浓浓的康桥情结挥之不去。
剑桥大学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有为之士。除中国著名作家徐志摩外,还有萧乾、叶君健等作家。除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外,还有张文裕、蔡翘、陈立、王应睐、刘佛年、王鸿祯、朱既明、王竹溪、戴文赛、伍连德、丁文江、李林等科学家。
剑桥大学原校长布鲁斯爵士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也是剑桥建校近800年来第一位工程师出身的校长,同时他也是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布鲁斯爵士为促进中英两国的科学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但促成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剑桥著名学者访问中国,建立了资助中国学生的专项奖学金“中国信用基金”,还成立了“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扩大了剑桥中国问题研究在世界的影响。
2005年9月30日,中国政府和英国剑桥大学签署了有关设立联合奖学金的协议,计划在3年内培养45名中国经济建设急需的高水平人才。此项奖学金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每年资助15名优秀中国学生,持续3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剑桥大学海外基金会将各出资一半,提供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和往返英国的旅费。
剑桥大学校长艾利森·理查德在签字仪式后说:“剑桥大学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将是中英整体合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剑桥在国际教育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保证。我们将为在剑桥学习的中国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并希望与中国更多的学术机构建立联系。”
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演讲时说:“英国是欧洲地区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希望继续与剑桥这样的一流大学加强联合培训和联合研究项目,争取一种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