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7世纪文学

  英国17世纪文学

  16﹑17世纪之交﹐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的矛盾加深﹐人心动荡﹐反映于文学的﹐除了上述诗剧的衰败﹐还有在散文作品中围绕政治与宗教问题的论争文章的急剧增多﹐在诗歌中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和一些称为骑士派的贵族青年所写的爱情诗﹐前者用新奇的形像和节奏写怀疑与信念交替的复杂心情﹐显示出当时科学大进展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後者则表达了一种末世情调。

  17世纪40年代﹐革命终于爆发。人民经过公开审判﹐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在打了一场激烈的内战之後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在文学上﹐革命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印行﹐各种集团特别是属于革命阵营左翼的平均派和掘地派通过它们来发表政见﹐其中李尔本﹑温斯坦利等人写得犀利有力﹔二是出现了一个革命的大诗人──弥尔顿。

  弥尔顿对于革命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的政论文。从1641年起﹐他搁下了早以优美著称的诗笔﹐而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许多政论小册子﹐为英国人民处死国王的革命行动辩护﹐也发表他的进步主张﹐如《论离婚》(1643)和《论出版自由》(1644)。他的文章虽然句式繁复﹐却有雄奇之美﹐在英国散文中自成一格。

  1660年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王政复辟。这时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受著政治迫害﹐但他痛定思痛﹐把自己的一腔孤愤写进了他一生最後的三大作品。首先是《失乐园》(1667)。这首以人类祖先失去乐园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史诗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而在对于撒旦的描写中则又倾注着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歌颂叛逆者的响亮诗行构成了诗中最动人的篇章。继之而来的《复乐园》(1671)叙述耶稣拒绝撒旦诱惑的节操﹐虽见平淡﹐仍多佳句。同时出版的《力士参孙》是英文中最出色的希腊式古典悲剧﹐结构严谨而人物突出。作者写参孙双目失明﹐身陷囹圄﹐而仍力抗强暴﹐终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当中有弥尔顿对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的回顾﹐炽热的情感溢出诗行﹐表示他依然壮怀激烈﹐不变革命初衷。在艺术上弥尔顿力求完美﹐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然又不失英国本色﹐在他的笔下无韵诗更具有庄严灿烂之美﹐表现了“雄伟的风格”。

  王政复辟以後﹐文学风气为之一变﹐盛行嘲笑清教徒的讽刺诗﹐法国式的“英雄悲剧”和反映浮华﹑轻佻的贵族生活的“风尚喜剧”。这类喜剧中也有意存讽刺的﹐如康格里夫的《如此世道》(1700)。这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是德莱顿﹐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主要成就在政治讽刺诗和文论。也有作家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如来自下层人民的班扬﹐他的《天路历程》(1678)用朴素而生动的文字和寓言的形式叙述了虔诚教徒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的经历﹐对居住在“名利场”的上层人物作了严峻的谴责。这里有清教主义的回响﹐而作品的卓越的叙事能力又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前驱。

  还有两类散文作品﹐带来了新气象。一类是科学文章。1660年成立的皇家学会要求会员用“工匠﹑乡下人﹑商人的语言”﹐尽力把一切事物表达得“象数学那样朴实无华”。另一类是哲学著作﹐先有霍布斯﹐後有洛克﹐都用清楚﹑有力的文字发表了他们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特别是洛克的影响深远的社会契约论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求实的文风和民主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所欢迎的﹔国王虽复位﹐实权还在他们手里。1688年﹐他们把另一个不得人心的国王赶下了台﹐从此政权被商人和地主的联盟所牢牢掌握﹐文学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英国17世纪文学]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4-09-26 23:25:48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